第(2/3)页 堵车,塞车,交通崩溃,这才是模拟经营的内核!解决自己亲手制造的麻烦,不正是这类游戏最大的乐趣来源吗? 在这里演示者也是不慌不忙,拆除了路口,却没有像正常模拟游戏一样改成环岛或者其他什么方式来解决,而是直接把路线沉降到了下一层,占用了下一层的部分空间完成了改造。 引得现场又是一阵低呼。 这种跨层建设,看起来确实很有趣,而且可能性也有很多。 在这之后,地下城的演示告一段落,镜头猛然从地下城的入口拉升,穿过厚厚的岩层和冰盖,来到了地表。 刺眼的白光和呼啸的暴风雪瞬间充满了整个屏幕。与地下城那种井然有序的“文明”感不同,地表完全是另一番景象——狂野、原始、充满了力量感。 漫天风雪中,自动化的钻井平台轰鸣作响,巨大的履带式运输车在地面运作,各种管道,各种传送带,看起来颇为带感。 “这……这是异星工厂?” 此时的《异星工厂》已经上线三年多了,在模拟游戏圈子里的名气相当不错,特别是在欧美,这种玩法也被不少厂商借鉴。 而且由于《异星工厂》本体画质很普通,所以后续包括19年的《幸福工厂》,21年的《戴森球计划》都是在这个玩法的基础上加强了画质表现力。 不过在此时《幸福工厂》还未出现,《戴森球计划》就更别提了,其制作人和团队已经被挖过来做流浪地球了。 所以当游戏画面出现,当自动化、流水线、资源管理、极端环境……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,并且以3D画面呈现出来的时候。 不少热爱工业流水线和资源规划的玩家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。 他们已经开始想象,如何在地表这张巨大的地图上,构建出属于自己的,遍布整个大陆的,超级自动化采集网络。 然而,星辰游戏画的“饼”,还远不止于此。 镜头继续上抬,整个行星发动机的全貌显露出来,紧接着,是第二座,第三座……直到上万座发动机的光芒,如繁星般点亮了冰封的地球。 淡蓝色的虚线在这些光点间交织,勾勒出一张覆盖全球的能量网络。 镜头没有停歇,继续向宇宙深处拉升。 地球在视野中迅速缩小,那颗曾经蔚蓝的星球,在黑暗的宇宙背景中,看起来孤独而脆弱。 然而,下一秒。 “轰——” 地球的背面,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同时喷射出等离子体光柱,数万道蓝色的光柱汇聚在一起,形成一道横贯天际的巨大尾焰,拖拽在地球身后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