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二章 学英语吗?传递中国声音的那种-《马依诺求职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如此稀缺的教育资源,又是小班互动式授课,十二人的班型,自然要对学员进行严格筛选。

    嘉森大学的法学院,本也是群英荟萃,人才济济,这一轮选拔更是优中选优。专业成绩、知识广度,理解能力、表达能力,都要考察比较。

    而最基本的考察项,是英语语言能力必须要好。

    不仅仅是因为,课堂上学员要能顺畅地与大卫.马茨教授交流;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深层次原因,法学院期待着,通过这个专业的谈判课程,培养出能在某种程度上为国家和民族争取更多的利益的谈判菁英,期待着,当他们进入各行各业之后,能像钟守尧教授那样,传递中国声音。

    而能实现这种期待的专业人才,毫无疑问地,必须具备优秀的外语能力。

    原本,读研究生之前,马依诺的英语并不够好,交流欠佳,应试勉强尚可。也正因为这拖后腿的英语,她错过了保研,在考研过程中又惜别了公费。倔强如她,想想跟英语的纠缠也有十几年了,怎么能就这样认输,败下阵来?

    读研之后,她一改以往为了应付考试的学习方式,真正用激情和热爱不择手段地学起了英语。

    每周有三天,宿舍里,只有马依诺一大早就从床上爬起来去上英语课。其他同学都无一例外申请了英语免修,参加了一场比考研英语容易很多的免修考试,直接拿了研究生英语的学分,再不必受英语课的折磨了。这样的苦差事,整个法学院的研究生中只有她自己一个人干,风雨无阻。

    每个晚上,她都要听着英语新闻入睡,雷打不动。

    每个周末,她都逼着自己背两篇新概念英语的课文。图书馆里,有人看她用那么老的教材学英语,目光里略微透露出鄙夷,她都觉得无所谓。

    坚持不懈的付出,总是会有出乎意料的回报。

    有一天,她和冯舰昭到市中心的广场去散步,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正摆弄超大异形风筝的老外,马依诺也好奇地去看那个造型奇特的风筝。

    “在家乡,我有许多这样的风筝,有的比这个还大。看到他们玩风筝,我还真是有点想家了。”老外一边捣鼓风筝一边说着,“这个风筝没坏,只是线勾错位置了,只要把这儿连到这儿,就能飞起来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